与最近今年大火的个人互联网相比,企业级市场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似乎总是晚了一波,在过去10年中一直处于平缓增长状态。不过现在一个洗牌的机会来了,IDC预计,结合政府《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以稳健为主,后续监管措施将密集出台。“移动时代”野蛮增长即将过去,无论是BAT这样的巨头还是新入局者,都在寻找:万一移动互联网风头过去了,下一个会火的是谁呢?

开年第一天,一家老牌IT企业厂商在这个问题上小火了一把,春节假期第一天,金蝶通过旗下云之家APP,实现了给三千万白领发红包,看似简单的营销试水,背后却藏着对企业级大数据应用的一种新尝试。

印象中金蝶是一家对普罗大众而言不温不火的公司,但金蝶的老板可不是一位不想火的老板,近几年在行业内也频频“搞事”,动辄颠覆传统模式。而在2016年的IT领袖峰会上,他的一番话却耐人寻味。“我创业20多年,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积累大数据。”在他看来,过去的20多年的成绩只是“上半场”,而下半场的关键词就是“大数据”。金蝶也不甘被人只看作传统软件公司,大数据在企业领域的应用,看上去还真可能火起来。

为什么是红包,为什么是企业红包

早在2015年5月份,京东斥资数亿美元入股金蝶,引发众多猜想。几年来二者已经在电商平台、电子发票领域多有动作。随着本次云之家与京东金融红包的结合,这个答案又有新的注脚。

在支付领域,京东也不是第一批入局者,微信和支付宝已经打了几年的红包大战。金融作为布局大数据的另一个切入口,京东想要占据新的市场,就必须要和流量入口合作,占股的金蝶再合适不过。对于金蝶而言,开放也是最直接的入局方式,无论是早前和阿里的蚂蚁金服合作数据金融,与腾讯微信合作拓展云之家的流量,还是今天所看到的与京东金融的合作植入支付功能。正月初八为全国所有白领发红包,用户抢到的红包会自动放入京东钱包里,这种玩法在toB行业中尚不多见,恐怕许多人猜中了金蝶和京东合作的结果,却没有猜到这个过程。

一方面对于金蝶来说可以依托与京东金融的合作拓展企业数据接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金蝶是数千万企业用户的聚集平台,这对京东来说意味着拓展精准的企业级用户增量的可能性。二者对金融、支付业务的布局开始逐步细化,而支撑金融和支付业务的核心就是大数据。

精准营销,不只是创业公司的噱头

在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互联网企业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就是打“精准营销牌”,但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有没有海量的数据来源,有没有进行分析的技术实力,有没有开放的心态,都是影响的关键。大数据时代在我看来有两个关键词很重要,既开放和共享。能够开放给合作伙伴的重要资源就是大数据,并在开放资源的过程中获得相应回报。

在我看来,所谓精准营销就是建立在对营销对象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消费习惯等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营销。企业IT行业在国内发展多年,天生具有成熟的资源和经验积累,白领用户又是大多消费品所青睐的精准人群。在对企业人群潜在需求的精准营销分析上,谁“更懂企业”,谁能够进一步开放自身大数据资源,谁在商业模式也将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对于一家大公司而言,能真正走出商业模式革命这一步的实不多见。虽不知金蝶是否有考虑到这一步,不妨沿着此次发红包活动的思路进一步延伸。如果这类精准营销能够联合更多企业,转化成为持续的精准投放业务,也将是一轮新的利益增长点。这对企业IT行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而言将是开创性的,而全新的商业模式可能性从根本上来讲,同样源自于大数据的积累、分析和应用能力。

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总是与人工智能同时被提及,因为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高度依赖于大数据的保有量,此次金蝶也灰度发布了他们的人工智能——内置在云之家的“小云”AI。

在使用中我发现,与一般的聊天型机器人不同,小云更加侧重于与云之家内置的小程序(金蝶称其为“轻应用”)的结合,通过处理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智能反馈,而在金蝶近期发布的《企业办公大数据报告》中,金蝶对企业用户办公行为习惯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也得以充分体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谈人工智能的今天,衡量一家企业竞争力的标准不是其创造和拥有多少数据,而是借助人工智能挖掘更深层次的数据,并对数据做出精准分析和计算。


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尝试中,至少我看到,和很多厂商不同,金蝶并非空谈大数据战略。真金不怕红炉火,实际上,金蝶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用大数据取得了一些成绩:金蝶与20多家金融机构展开战略合作,帮助中小企业提供征信服务,解决资金需求。

9年前 Nicholas Carr就曾提出过问题“IT 不再重要了么(Does IT Matter?)”,实际上,今天同样有人提问“移动互联网还能火多久?”今日的企业级IT服务越来越像是一种“基础设施”,云计算又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变数,管理软件行业也到了被迫转型的关头。“金蝶最终会成为一家大数据公司” ,有财报分析师曾在金蝶2016年上半年财报发布之后做出如此判断,而企业IT服务厂商向企业大数据增值服务厂商转型,至少是一个“可能会火”的思路。纵观在大数据服务领域的一系列动作,一些先行的企业IT厂商看来不会回头,看来也不能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