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容器技术为代表的轻量PaaS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公司。在这种技术自身不断完善以及和其他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变化。

新赛道开始拼内力

  • 1.第一轮赛道正在关闭。以OpenStack和容器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大局已定,很难再出新公司。下一轮赛点是深入行业,尽可能的多拿营收和利润。有了好看的数据,无论是对下一轮投资、品牌和拿下更多市场都是利大于弊。这场赛道中,多是开源技术和开源社区、基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2.赛道开始分叉。这一轮技术创新中的所有厂商的起跑相似(成立时间、技术力量、人才储备、选择路径、战略投资或者财务投资、团队、行业等),到了技术相对成熟期之后,差异性正在涌现。以容器为例,在Docker、Mesos、Kubernetes三个技术路径中选择哪一个?都在做容器,怎么区别和友商的差异性?这其实考量创业团队的眼光和战略布局。更是关系到下一轮如何给投资人讲故事。
  • 3.如何选择下一个赛道。既要照顾长期前景,也要考虑现有业务。长期立足在战略和赛道,确保投资人的信心和未来选择方向;而短期要确保技术的连续性,确保现有用户的签约率和贡献率;也就是怎么赚未来的钱,怎么确保现有的现金流。不能搞大跃进。
  • 4.赛道中的重点是做深行业。要抓现金流多、对技术有需求、愿意变革的公司。金融(保险、证券和银行)等是最好的行业,既有2C业务也有2B业务,既要求能快速上线,也对供应商技术有依赖性。但金融行业还要细分,要根据自己的体量抓头部用户,尽可能的将技术深入应用之后,批量复制同类型的用户,才能“通吃”行业。
  • 5.确定技术驱动的战略。在IOE时代,有核心技术形成垄断性产品,就能通吃,如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虚拟化等形成封闭性生态,能占据一定市场。而这一轮新技术打破垄断和封闭,以开源社区运作,开源技术为核心驱动。如何选择开源和回馈、影响开源,建立自己的技术独特性,这是树立影响力的方法之一。本质上还是技术驱动:对新技术的敏锐性、从用户角度提炼需求,从代码贡献角度证明技术实力。
  • 6.做服务不要太技术思维。所有公司成长从技术驱动型成为行业服务驱动型,服务所获得的用户黏性将比技术获得的黏性大。做好服务意味着从开发、测试、交付、运维等快速积极响应用户的需求,价格不是唯一性。这就要求公司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太走技术极端化。

什么样的公司受青睐?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出现了几家从容器起步的创新PaaS公司。一般来说,资本投资这类技术型公司,看中几个要点:技术实力(其实和创始人背景有紧密关系)、创始人团队、方向和成长速度。

在天使轮或A轮,容器技术轻量的一系列特性,正好给举步不前的PaaS带来新思路,风投是不会错过的。这时候投资的是团队和人,投的是信任,更是起跑点。

以数人云为例,说说以上几个条件。

团队。在轻量PaaS创业公司中,团队健全。创始人王璞是美国George Mason大学计算机博士,擅长分布式计算、机器学习,创业前就职于 Google,任广告部门数据平台构架师。CTO肖德时来自红帽,负责数人云技术的研发及架构设计,对云技术发展的流向把握很准;COO谢乐冰出身惠普,拥有丰富项目经验和多年海外留学、工作经验,专注在行业的技术应用领域。

在这个创业团队中看出了什么?名校出身技术出身,均有大公司以及海外经验,这决定了视野开阔,能将大公司的经验复制到创新公司,还能避免大公司复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创业时间看,早一点创业意味着抢跑和领先一个身段。数人云发展迅速,2014年9月成立,2015年上线数人云第一版产品;接下来,2016年3月,3000万人民币的 A 轮融资;2017年1月,5000万 A+轮融资。目前公司近百人。

融资。公司运营效率快,技术开发快,产品上线快,融资自然也快。两轮融资下来,8000万的融资一下让数人云在第一阶段的创新中,成为第一梯队的领导者,某种程度代表着中国轻量PaaS公司的方向和体量。

轻量PaaS技术的未来

技术创新公司的发展和PaaS本身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开始,容器等同于Docker Swarm。不过由于Docker一家公司的支持,以及开源项目的越来越封闭和过早的商业化运作,包括先发行商业版本,以及Docker Engine和Docker DataCenter授权给阿里云,这对技术路线和生态来说,为之过早。

现在,容器基本等同于Kubernetes。这由谷歌推动。这家公司宣布不商用,反而大力推广开源,导致Kubernetes借助社区的力量迅速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国内大多数基于容器的公司都开始支持Kubernetes,包括像OpenStack的公司,ICT的大公司等。

本来,如果把容器看作是单点性质的技术,它的价值不大,只要有技术实力(甚至是用资金购买)都能够使用这种新技术。但是,容器给业内带来的是理念上的变化,面向应用构建“集装箱”,让开发、部署、运维成为PaaS层,摆脱过去繁琐的开发分离的模式,打造开发、部署、运维一体化的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就是数人云这类公司为什么受到资本追捧的原因–真正着眼客户需求,为客户带来价值。

数人云创业之初就是为了成为新一代轻量PaaS公司,让大公司的新技术落地,普惠传统公司。在这一两年,这家公司拿到诸多传统行业的项目,核心就是容器技术的价值,解决实际问题。

容器成熟之后,创新公司选择的路线开始不同。有一些公司开始向PaaS发展,而有些公司则注重做服务,做技术创新。

严格来说,这都没错。在技术驱动之下,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能够持续发展的,就是最好的。继续以数人云为例,据悉路线图可能延伸到微服务领域,毕竟容器来自开源,所有创新类公司技术底蕴差不多。虽然微服务也是一个架构名词,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微服务理念能为客户带来价值。这也是价值驱动、用户驱动的数人云做出调整的原因。

还有一点是,在深入了解客户、服务客户多年的实践中,数人云认为落地微服务架构能靠近用户的核心业务,成为业务快速部署的和实施的关键,这也会驱动数人云加大向微服务倾斜。

技术和市场成为护城河

那么,日后轻量PaaS市场会分化成什么样,格局是否有新的变化?

这是肯定的。还是要来自技术的驱动力,以Kubernetes为核心容器技术,将带动一大批公司上容器,甚至是容器与基础架构相融合、与上层应用相融合,还有面向应用的微服务相融合,成为各种各样的业态。

如此一来,以容器起步的技术型创新公司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进入各个行业,发挥不同的价值。而不是像第一轮技术刚刚兴起,所有公司比拼的是谁家的技术最厉害,代码贡献率最高。

 

数人云这样的公司,既然在第一轮赛道中领跑,那么在实现容器价值,在微服务架构行业落地中,也会加速领跑。至少有几个方向的动作:

  • 技术。确保技术领先性和敏锐性。与开源社区紧密联系,尽可能地发现类似Kubernetes这种技术的优势,在社区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借势提早落地。将半成熟的技术变成成熟技术,从而奠定在技术方面的品牌和优势。
  • 行业。做深行业,不做宽泛的行业。专注在银行、能源等中大型企业,找到合适体量的公司,愿意一同尝试新技术,一同改进业务。集中精力做大单,营收增效,用户持续性深度合作。
  • 生态。新技术之下,谁距离用户最近谁最具有价值。数人云与银行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共同形成行业生态;与底层云计算厂商形成合作伙伴,与开源组织紧密合作等,相互借势、互补和推广,共同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正如其CEO王璞在PaaS Innovation大会上所提到的,企业IT变革表现为轻量化、敏捷化、开源化。PaaS呈现出应用容器化、服务网格化和行业生态化三大技术趋势,都是数人云自身对技术的敏感性把握。

实际上,数人云要做的事情是,大多数公司没有技术实力,也没有心思沉下来要做的事情。数人云选择这样一条“技术发挥行业价值”的路线,构建技术的独特性和行业的深度,借此将自己的护城河越挖越深,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从现在数人云的格局、营收和竞争态势来说,已经成为轻量PaaS公司的领跑者。要继续领跑,只有把控住技术、落地行业价值这两条线,才有持续胜出的可能性。否则,都在PaaS领域厮杀,那就丧失了独特性。投资看重的是赛道和技术落地、用户数等,现在看,数人云又领先一个身段。

按照这种速度下去,明年估计又该融资了,估计也不会少。那样,轻量PaaS创新类公司的新黑马已经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