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几期数字化转型之后,我们终于该谈谈AI。就如前两年大家谈论云转型一样,如今AI也成为了业内的口头禅,好像如“灵丹妙药”一般,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别笑,还真是这样。但是,我们还是这个观点,不从业务出发,不基于实践和数据的AI都是浮夸。

转型,从数据开始

我们看到,近20年来,最风光的企业莫过于国外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以及国内的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公司,它们怀揣着自己定义的“互联网+”这把锤子四处出击,叫嚣着要“颠覆”旧世界,一度令中外传统企业高管们感到危机重重。比如,两年前IBM针对全球上万名高管展开的一次调研中有这样一组数字,其中54%的传统企业高管认为“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将会增加”。

但新一轮的调查显示,传统企业高管的心态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只有26%的传统企业高管还在担心“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将会增加”,而72%的大中型企业高管认为,下一波颠覆性创新将由传统企业引领。

这些令人有些意外的数字来自《2017全球最高管理层调研报告》。该报告是由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同时邀请了4所世界顶级的管理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采访了来自112个国家的12,854位高管(其中有来自中国20多个行业的1709位高管参与调研),最后从总数据样本中采用了12,315个有效回复进行分析形成。

令传统企业高管们重拾信心的根源在于数据和长期形成的行业积累(know-how)。这并不是说,在数字化转型中,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站在对立面,而是说,基于数据的数字化转型,认知已经从过去“数据是工具是科技力量”演变为“数据成为资产成为生产力”,并得到业内一致认可。

可以说,如今企业拥有其生产过程每个环节所产生的,以及与其利益相关方方面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精准丰富、与企业业务强相关,是传统企业宝贵又独特的“数据金山”。调查数据显示,如今只有20%的数据可被搜索,其余80%依然安静地躺在企业内部,而这80%的数据毫无疑问将成为企业下一轮指数级增长的源动力。

换句话说,一旦这些传统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后,瞬间释放出的数据能量,将比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嘴里的“互联网+”的“锤子”更有用。他们很可能利用这部分数据,从被颠覆者变为颠覆者,成为更加智能的企业。

转型,不能不谈平台

既然数据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80%的数据“安静躺在企业内部”,正在等待“激活”?

原因在于,这80%数据大多分散在企业各类平台中,太分散了。从建设维度来看,数据存在企业各类平台中如传统IT系统、私有云、公有云或者是混合云中;从平台维度看,数据可能存在IaaS、PaaS层以及各类SaaS层;从应用角度看,数据存在各类垂直系统之中,如生产、物流、供应链、销售等外部和内部系统中。

由此可见,如果想要激发数据的活力,关键之一是平台——一个稳定、敏捷、智能的基础设施平台,它应该是混合云架构,兼容私有云架构和公有云架构,能够将分散在所有平台的数据统一整合到平台中,如此才能发挥数据的魅力。

稳定,意味着承载关键业务永不宕机,可靠性和安全性符合行业和国家地区的标准;敏捷,意味着开发、部署和实施的弹性、随时响应,快速应用新技术,架构灵活可变;而智能则意味着善用AI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

比如,混合云中所存储的数据可以由AI引擎快速、程序化地访问,并通过机器学习逐渐加以丰富。同时,混合云可通过为AI关联各个数据源,迅速处理信息,迅速丰富数据:并且,混合云应用程序提供定制的安全性,就不会出现之前AWS泄漏数据那样的事件了。换句话说,AI演变成混合混能力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和促进,帮助企业的IT基础架构更智能。

如果还不了解这种趋势,我们可以反问一下当前热衷于追求新技术的企业,是否真正思考过IT基础平台的能力,平台在保证新需求的同时,确保关键业务不宕机?是否遵从当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到安全可控,是否有效利用AI能力做到“智能”的平台?

如果连这些基本前提都满足不了,谈转型、上AI还为时尚早,企业需要做更多功课。

同时也要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云平台为核心,转向数字化实践。法国电信巨头Orange去年底推出了自有银行,目的是借助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从那些缺乏技术的传统银行手中夺取法国网上银行25%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三一重工已经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合作伙伴们提供物联接入、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和SaaS应用等服务,由此实现从重型机械制造商向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2017全球最高管理层调研报告》也验证了我们的观点,46%的企业正在投入巨资建设新数字化平台,57%的传统领先企业都是平台的构建者或拥有者。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只有构建了一个智能的数字化平台,才能够激活和应用数据,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才会加速转型,成为数字化企业。

 选择战略合作伙伴

尽管当前,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已经令企业CEO、CIO耳朵生茧的词。但实际上,中国企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并不高,《经济学人》一则数据显示,中国非高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大概是美国企业的26%,同时,真正能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的科技公司其实寥寥无几。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因为没有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现在,大多企业CEO/CIO的共识是,应该选那些具有行业背景知识、能够深刻理解企业业务、又拥有综合IT能力的科技公司。我们认为以下要素对于选择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专家型合作伙伴。因为数字化转型首先是找到战略转型的方向。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的绝不是那些什么都不懂就为推销几台机器几套软件的IT公司,而是需要有行业洞察和前瞻视角的专家,帮助其梳理现有业务,找出制约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分析新机会点在哪里,制定改革蓝图和长短期执行计划,这样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具备综合IT能力。当一家公司仅擅长一项或几项IT能力时,为推销自家的产品,会有意无意夸大其解决方案对企业用户的重要性,但从企业角度来说,无论流行的是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抑或是物联网,都是IT技术,都是工具,都有适合的地方和不适合的地方,因此,一家拥有综合IT能力的科技公司通常视野比较全面,其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比较均衡,比较能为企业量体裁衣。

跟随最佳实践。还有一招最简单粗暴的经验,即“看别人选什么就跟着选什么”。中外传统龙头企业在选择数字化战略伙伴时都极为慎重,其合作伙伴的行业洞察能力、综合IT水平、长期售后服务能力、企业信誉和操作合规性等方方面面都是经过多重考验的。

自身的文化和人才。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数字化转型,企业自身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例如要配合数字化转型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文化的转型。毕竟,建好一个新数字化平台还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关键。当一家公司开始利用数据而不是人的直觉和经验去指导生产、销售和决策时,它需要的人才是非常不一样的,企业要主动去搭建能够娴熟使用新数字化平台的员工队伍。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究竟是哪类合作伙伴?在最后,我们结合如今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具体点谈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那就是拥有以AI能力为代表的IT公司,熟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公司;了解企业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稳定、敏捷和智能的混合云平台,具有多云管理平台的能力以及管理服务的能力。

其实算下来,符合以上标准,可选择的IT企业并不多。估计你心里已经有数。可以考察一下这些IT企业的实际案例,你就会更清楚下一步怎么做。

综上所述,我们在这一期数字化转型中认为,要善于采用像AI之类的新技术,但一定要做好规划,不盲目追新,有步骤、有前提、有策略的实施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具有远见、拥有专业能力的合作伙伴,将事倍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