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每一个常与银行打交道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银行网点排队的人在减少,一些银行甚至关闭了部分网点或者周末不再对外营业。​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客户与银行打交道的方式的改变。一方面,人们能在智能终端(ATM机、手机、PC)上面办理的业务绝不去营业厅办理;另一方面,一直以来银行的服务对象大都是国有性质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少数高净值人群,忽略了对极度分散的“长尾”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

原本传统银行看不上的客户群正在被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所吸引,这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传统银行的获客成本。尤其在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今天,小微客户组成的强大新型消费群体正在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于是,智能获客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互联网金融VS传统金融

本质就是客户争夺战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早期,“颠覆传统金融”的论调时不时都会被拿出来炒上一阵子,其实这里所谓的“颠覆”更多体现在客户的争夺上。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银行看不上的“长尾”客户,互联网金融在“圈”客户上可谓不遗余力。

凭借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随时随地为“长尾”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借助不同的消费场景,将日常的金融服务与人们的吃穿住行和生活经营活动相融合,金融服务也变得更有温度。相比较而言,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靠网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由于距离、排队等问题,其服务能力也非常有限。

于是,许多银行不得不与获客能力较强的金融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其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优势,获取前端客户。比如,在线上信贷业务层面,金融科技公司往往率先找到具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并将这些客户推荐给银行,银行借助自身的风控和金融科技管理工具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一些金融科技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家庭理财计划、消费账本等金融服务,试图获取更多“长尾”客户。银行也积极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涉及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客户的获取和沉淀。

不过,移动互联网红利的迅速释放也透支了企业的获客能力,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在寻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不同获客渠道进行分析、创新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实现更低成本的获客。

人工智能加持

 金融企业获客模式升级三部曲

随着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也是水涨船高,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甚至利用资本去购买流量,以便从竞争中胜出。但购买流量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说仅能缓一时的燃眉之急,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摆脱购买流量的怪圈。

首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出大致的用户人群,这样一来,金融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匹配相对应的用户人群,通过更加精准的人群匹配,降低获客成本。

其次,对于大流量平台来说,他们的用户有着自身的特点。金融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这部分人群的特点,从而匹配合适的推广素材,如关键词、文案、视频等,实现对潜在用户的吸引。

第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开展更多的场景创新。比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打造投资理财、资产管理、保险业务、消费金融等更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借助服务实现低成本获客。

为了满足金融机构的更多需求,百度智能云输出ABC能力与金融行业相结合,打造了完整的金融云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的效率提升及业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其中,涉及智能获客的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是金融云的一大亮点,该方案通过利用自身已有的用户与数据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多端多场景地触及高达95%网民。从最初了解潜在用户,到识别低风险、高价值用户,再到最后有效获取目标用户,企业都能在云上轻松完成。 

百度智能云将搜索和信息流推荐相结合,利用自身丰富的产品矩阵、智能创意工具和高效快速的信息建设能力,以及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上积累,帮助企业做到了智能高效获客。

未来,百度智能云将持续发力,继续服务金融行业中的各大重要场景,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