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什么样?西北民大告诉你
毕业后,每次走进校园都会和自己曾经上学时的情形做个比较,这可能是每个人都有的执念。
刚毕业一两年的时候,几乎发现不了什么变化,教室墙壁粉刷的还是那个颜色,桌椅板凳也都没换,宿舍还是没空调,夏天经过宿舍楼,偶尔还能看见裸着上半身的男同学。这还都是我上学时的模样。
后来也陆陆续续回去过,渐渐的空调有了,不知道哪年起宿舍门口多了一排闸机,Wi-Fi热点好像也多了,能看到的也就这些。至于其它,很难再有深刻的体会,毕竟已经是个外人了。
西北民大“智慧”了
7月23日,借着“新型智慧校园专题研讨会暨西北民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展”在兰州召开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西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北民大”),对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10年过去了,校园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倒不是说建筑本身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而是无论学生、老师,抑或是其它职工的体验都有了巨大的改观。
这里举几个例子。宿舍门口的闸机。我的第一感觉是为了安全,防止外人进来,实际上远不止这一点,通过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出时间能掌握每个人的基本动向,学生太晚回宿舍是会被告警的。有了这些数据,辅导员查寝室这项工作某种程度上变得简单了。
教室门口的云班牌。过去的信息传递、查询靠什么?辅导员、班干部层层下发,通知栏展示。现在呢?重要信息、公告信息第一时间会在云班牌发布,教室门口就能查看。这仅仅是一项功能,更重要的是师生还能随时查询信息并办理相关服务,不用再去机房,不用再去找老师、找相关负责人。
教室里的人脸识别技术。这堂课应到30人,实到20人,结果老师点名却一个不差?这样的“好事”再没有了。人脸识别技术无感知考勤了解一下,老师不点名就知道谁没来。同学们还是按时上课,好好学习吧。
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在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的助力下,西北民大光一期建设就有20多个,涵盖智慧校园IOC平台、学生画像、学生能力模型、贫困生认定、疑似失联等场景。
践行教育信息化2.0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今天再谈智慧校园,网络、电子课堂、多媒体教室等已经不是焦点了,应用才是。事实上,西北民大已经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也正是教育信息化2.0所要求的。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划重点。核心理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方针: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最大的变化。
因此,回过头再来察看西北民大的此次智慧校园实践,堪称教育信息化2.0的典范,完美践行了以应用、机制创新为导向,不断加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针和理念。
应用导向,深度融合
具体而言,西北民大从2018年项目伊始就确立了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思路,并逐级往下分解任务。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节点,分别是构建校园大数据资产中心,启动全量数据沉淀,打造数字中台;数据治理,实现数据标准化;依托数字中台实现数据资产共享开放;依靠数字中台实现智慧应用开发;构建网上办事大厅,重构流程,统一服务。
从成果来看,截至当前,应用层面,西北民大一站式服务大厅集成了学工、教务、人事、科研、国资、财务、门禁、邮件、一卡通、后勤管理等系统,实现了主要业务的统一登录、统一办理。通过重构业务流程,极大地简化学校日常办公审批流程,大幅提高了部门和师生的办事效率。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数字大脑”,不仅可以提供数据服务,还可以提供业务分析模型服务,前文提到的那些智慧应用便是最好的证明。
平台层面,主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系统集成、数据服务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应用分析、自助打印终端系统、移动校园、综合信息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鉴权系统等一应俱全,为后续应用的开发、业务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层面,西北民大两个校区均已实现有线和无线一体化的覆盖,据统计峰值在线用户数量近两万人,在线设备近2.5万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借助H3C CAS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将数据中心云化,西北民大实现了IT资源的弹性扩展和按需分配,全面实现了向云时代的接轨。
就像西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田富鹏在接受采访时所讲的,如今的西北民族大学已经在领导决策、学生管理、高基报表、师生服务、大数据分析、自助打印、运维管理等方面构建了一系列业务应用,有效推进了校园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经过一年的建设,目前已经走到了推广应用和补充完善的新阶段。
是什么打动了西北民大?
借此,西北民大在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也一跃成为全国领先单位。应该说,新华三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
在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新华三作为合作伙伴时,田富鹏讲了三个因素,一、新华三是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领域前沿的探索者;二、新华三依托自身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积累,能够与时俱进的推出一系列贴近学校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三、新华三在教育行业构建了全面、广泛的生态体系,能够结合合作伙伴的力量,为西北民大提供全面、领先的技术和服务。
可以说句句都在点上。一一对照,论实践,如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科教文卫事业部总经理傅强所说,新华三服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30余年,没有人比新华三更懂教育。目前新华三已服务于2400+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300+高校校园云,1600+校园WLAN,600+教育城域网和无线城域网,50000+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有最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最新一轮的智慧校园建设中,新华三也已经有了大量实践,比如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拼方案,新华三推出了以“4+N”能力构成的“数字大脑计划”,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致力于为院校打造一个由业务能力平台、数字基础设施、主动安全、统一运维四大模块所构成的智能数字化平台,融合覆盖校园服务、治理、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等场景化智慧应用,支持具体教育“行为”的智慧化运行,让教育信息化真正作为内生变量,多维度助力教育变革目标的实现。
讲生态,新华三发布了“融合平台 无界生态”战略,以智慧教育业务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合作伙伴生态体系,涵盖ISV、SI等打造整体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因此,能够最终服务西北民大的智慧校园建设,新华三靠的是实力。
西北民大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据悉,在新华三的助力下,西北民大对下一阶段的建设思路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比如在数字中台及业务建设方面,通过一表通建设、数据治理持续优化,打造更具实用价值和业务价值的数据架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提升校园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校园GIS系统、网络安全域升级、IPv6的应用测试等方面继续探索和提升。核心还是通过不断提升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为教科研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撑。换句话说,应用才是终极目标。
这个项目中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比如智慧校园建设最关键之处在哪?采访中,无论是田富鹏还是新华三的专家,都指向了数字中台。
田富鹏认为西北民大智慧校园建设最核心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数字中台的建设,承上启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华三集团数字化业务部副总裁、智慧业务发展部部长曹言则表示,尽管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以及数字化技术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已经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云计算、物联网、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校园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部署。然而,教育信息化的落地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尚待克服的问题,其中的核心是数据问题。因此,西北民大面临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病。
比如,数据在收集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影响,难免会产生数据不准确的问题,这体现在数据不完整、不标准、不准确、不及时等多个方面,最终可能导致在数据共享,提高效率;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数据挖掘,智能预警等方面的挑战。
这也是新华三一直致力完善、解决的问题。
总结全文,西北民大是新华三为数不多全程参与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它的成功无论是对新华三还是西北民大都意义重大。对于西北民大而言,借由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加快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快实现创办一流大学的愿景。对新华三来说,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西北民大验证了新华三从方案到技术,再到生态全面布局这条路径的正确性,对于今后复制到更多校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