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业内普遍认为,运营商原有业务的计费、CRM等IT系统改造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一步将加快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

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将加速云化、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数据库的云化。但在这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

面对海量数据,数据库的转型之路

“云化”是这一两年的热词。

数据日益膨胀、企业对存储和计算能力需求不断增强,是数据库升级改造的主因。《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724.5EB,同比增长21.1%,全球占比达14.4%。

面对如此数据量激增,传统数据库力不从心。这是因为,传统数据库往往将存储和计算资源捆绑,也就是说,一台服务器提供的算力、存储能力是固定的。这种架构实现资源的单独扩容,IT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库建设的挑战还远不止于此:

1. 企业业务正加速云化,需要在开辟的新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保持平衡。以运营商为例,既要原有传统通信类的业务稳定增长,也要应对金融科技、数字内容、5G专网、云等新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传统数据库很难应对“云化”升级。

2. 在行业发展大趋势下,运营商、金融等众多行业涌现出更多样化的应用并带来更多的数据,数据库也需要升级换代,才能够适应新场景、新需求。

3. 从基础设施角度说,数据库不仅仅只是软件上的建设优化,也需要从存算解耦、软硬件协同、绿色节能等诸多方面考虑。

核心:存算分离+数据共享

在这种理念下,分布式数据库应运而生,并已成为云时代主流的数据库类型。这类数据库不仅通过本地集群实现负载均衡,并具有高可用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尤其是专为云化而设计的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跨越可用性区域,通过编排技术,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部署。

然而,当前分布式数据库建设走入一个误区——选择服务器本地盘存储数据的存算一体架构。这种架构捆绑了算力和存储,使服务器的不可靠性传递给了数据,导致了多副本策略效率下降、数据同步性能下降、分库分表成本上升等问题。归根结底,采用软件优化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提升硬件才是关键。以运营商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建设为例,采用存算分离+数据共享架构,在专业存储的帮助下,可以全面提升数据库性能、可靠性和可管理性,这将成为分布式数据库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3月,华为正式推出OceanData分布式数据库存储解决方案。它依托华为全闪存存储极致性能,可承载开放数据库平台、应用服务、中间件等第三方应用,实现华为全闪存存储与分布式数据库的高度集成,让数据处理与数据存储垂直整合,以最佳数据存储底座实现数据智能管理,帮助企业简化IT基础架构。

例如运营商分布式核心数据库建设场景,通过OceanData分布式数据库存储解决方案,可以做到RPO=0且性能无损的双集群容灾,满足运营商核心业务可靠性和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参天数据库加速引擎,打造分布式数据库多读多写架构,实现单库性能提升10倍、节点故障业务0中断,实现数据库免分库分表、免应用改造的平滑替换;可以通过容器存储接口,实现数据库的容器化部署、敏捷部署与伸缩,并实现故障自动恢复、可靠性降级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5分钟等,优化运营商运维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最新发布的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实现了业界首个分布式数据库双集群容灾RPO=0,并突破大行核心生产系统,正是基于存算分离架构和OceanStor Dorado企业级全闪存存储,这侧面证明这一趋势的可行性和必然性,也为运营商5G ToB业务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面向未来 不断升级

其实,如果简单看待运营商的“云化”,就会发现“构建”不难,难在于使用和管理,包括运营和维护、绿色节能、不断升级等。

站在运营商角度看,未来的数据只能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类型也是层出不穷;而且,构建了云化数据中心和分布式数据库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节点数量增多、管理和运维难度增加,仅仅依靠“云”技术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更何况对于“云化”,业内也有不同的技术路径和方法论,各具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但通过上文的论述,面对运营商的转型,构建一套开放、融合的数据基础设施势在必行,而存算分离+专业存储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予以考虑。此外,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只有开放心态,不断学习,将最新的技术纳入到方案中,不断升级改造,就能够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与运营商携手面对未来,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