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新华三在成都举办的领航者峰会,感触很深。

从规模看,感觉成都峰会气势更为磅礴。从会议的规格看,感觉具有非常高的水准,表现在议题组织、话题聚焦、技术呈现等等。在为期两天的峰会中,20余场分论坛以及两场全体大会都透出了新华三的精心组织与筹划。

去年峰会是新华三整合之后的首次亮相,所有人聚焦点在新华三是谁,能做什么,注重的是“新华三”这个品牌的新起航。而今年,基本都在关注新华三的价值所在,或者是——如何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每次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公开演讲或者接受媒体访谈时,除了深深的家国情怀之外,会谈论竞争态势,也会谈论技术和产业格局,更有自己对战略的看法。根据他对新华三的定位和媒体访谈,我一直在想,新华三距离领导者还有多远?

  领航者如何定位?

这一年,外界对新华三的印象全面升级了,也从侧面证明新华三在一年中做了不少事情。但在企业市场领域中,要成为领航者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要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导者,有几个条件。

1看营收,至少在行业中前几名。

2看产品线布局,是否囊括产业上下游。这个生态圈是否开放,与合作伙伴利益共享。

3看技术研发实力,这是公司后劲的表现。

4看行业渗透率,或者是服务的行业有多少。

5看品牌知名度,美誉多还是诋毁多,这决定了在行业的声誉,还与企业责任有关。

最重要的是,要看对未来的判断和战略布局,能否代表未来的方向。我们顺着这几条线索,结合这一次新华三的战略布局以及产品、技术,来看看新华三是不是一个领航者。或者,距离领航者还有多远?

  战略:数字化转型领导者

新华三是紫光集团“芯云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紫光集团从底层的芯片、存储、集成电路到上层的软件、应用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条,这恐怕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唯一的一家,难怪被媒体誉为让美国特别惧怕的一家公司,因为它的产业链布局、自主可控程度,以及竞争实力太强了。紫光集团将为新华三的整体实力背书,为新华三进入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等。

如今的新华三在ICT领域是产品线最全、进入行业最多、研发实力最强、拥有资本支撑最多的企业之一。

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这几年,新华三之所以有底气将自己定位在“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因为新华三有这个实力。于英涛在演讲中说,新华三的数字技术创新能力贯穿了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到基于生态合作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的多个层级,并能够为用户提供贴近应用场景的咨询设计、实施交付、运维服务和教育培训等全方位支持……

数字化转型是这几年企业级市场的趋势,各大厂商纷纷调整战略,深入行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谁的方案最齐全,谁能够了解用户需求,谁能集合产业形成生态力量,谁就能赢得用户的信赖。

比如像新华三这样企业,考验它的从产品到技术、到解决方案再到用户理解和行业渗透。如今从新华三的成绩看,实力不俗,产品线齐全,行业领域渗透多,已经具备行业领导者的潜质了。

于英涛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8个1”:一个前提是洞察、一个基础是连接、一个平台是云、一种要素是数据、一种工具是人工智能、一份安心是安全可靠、一群伙伴是生态、一份保障是专业服务。

从这些可以看出,新华三对数字化转型既有方法论,也有高度,还可落地,正在集合力量整装待发。

  云:最大的平台优势

这一次峰会中紫光集团宣布投资120亿元成立云公司,的确让产业兴奋了不少,又一个大鳄入场了。从新华三的角度来说,这个云是自己实力的延伸和加固。

于英涛在采访中说,“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紫光集团终于开始做云了。”具体来说,紫光云公司定位在公有云层面,新华三主要做私有云,两者在顶层设计上是一致的,技术架构互通,相互授权和嵌入,有统一的研发流程、技术架构。面向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混合云、城市云、政务云、行业云等等。

云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必争之地。公有云为先,主打中小企业,磨练云厂商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和快速迭代的能力,尤其考验资本的能力。而公有云进入行业之后,以城市云为例,考验的是厂商的地面服务能力、项目咨询、方案实施和迁移的能力,更有对行业的理解能力。

这一次,谁能在行业中将云落地,谁就能在数字化转型中跑得更快。显然,以紫光集团的风格,借助资本的力量和政府的推手,将快速拉起队伍,进入行业。这对新华三的私有云来说,绝对是利好消息。因为行业落地之后,私有云的解决方案就至关重要,而这是新华三的优势所在。

新华三将借助紫光集团强大的公有云平台,成为“从产品到咨询、设计、集成、建设和运营的全产业链的云网服务企业。”从技术角度来说,有一套从IaaS基础架构到PaaS平台再到各类通用、专业SaaS应用的全堆栈式解决方案,让云能够真正贴近百行百业的不同应用场景。

而新华三从2009年开始涉足私有云,已经在13个部委、19个省级市场成功实现了政务云项目,在国内已经累计成功构建了6000多个云项目,“已经覆盖了70%的行业。借助紫光云的公有云布局,我们会形成进一步完善的布局,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要云有云,要盒子有盒子,要解决方案也有解决方案。”

  竞争:从追随者到领导者

采访中,于英涛从来是直来直去,不拒和竞争对手关系的提问,尤其是和华为的关系。

先说和华为竞争。最早的华三本身就有华为的基因,后来发展中不断融入其他因素,形成自己的独特基因。比如在中国市场独家提供HPE的服务器、存储产品和技术服务,做到迅速消化;再比如背靠紫光,可在资本、技术、产业链层借力做大,搭乘国家政策利好,实现弯道超车。

当前两者多个产品线上竞争,比如在网络的几个产品线中,两者占据了企业网市场的绝对主导份额;在运营商领域,新华三同样积极进入。“在运营商行业中只有一个玩家也不是正常的,有越多的竞争,产业就会更加繁荣。”

新华三的战略使其迅速做大做强,少走弯路,直接进入主场竞争。接下来就要拼体力,看长跑。其实,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这样的竞争结果将保障用户受益。

再说和企业级其他厂商的竞争。和新华三产品线很像的是戴尔、浪潮。但是,产品线很全也有整合能力的,如存储、服务器、交换路由、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的公司基本没有。于英涛表示,“大部分公司会和新华三在局部产品线竞争,基本不是全面竞争。”

  后劲十足,营收加快

再看新华三的其他实力。

研发。一般来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在年销售额中的占比在3%左右,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在10%左右,新华三的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7%。“这种研发比例确保新华三的技术领先性,确保一个开放和谦虚的心态。”

生态。此次提出“融合平台、无界生态”生态战略,“组织保障、聚焦方案、联合运营、创新孵化”为行动纲领,可见对业务边界的打开,和基于自我平台的定位。其实业务边界都是不断模糊和变化的,在一段时期,和利益合作伙伴讲清楚规则,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云服务中则有全景生态,也有清晰明确的边界。在边界之外,新华三在云服务堆栈的每一层级都有生态合作伙伴产品的切入点,共建一个强大生态的同时营造共赢格局。

营收。由于归属紫光集团,新华三基本不会单独发布财报。从业内判断来说,销售额基本是国内企业级的第一阵营。于英涛判断说,在当前“三大一云”产品线中,大互联、云计算、安全、大数据都保持着较好的增长速度。

  总结:还需要几年?

每次重大的产业变革时期,总会成就一两个企业。这一轮以云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中,新华三可不能可能成为巨人?

从以上分析,很有可能。

加上现在国家的政策方向和原来新华三的技术底蕴,考验的是于英涛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把握能力。在乱局之中,强势一点也是对的。其实,领导人风格很大程度代表了企业的走向,不必对他的言论过于敏感,要看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在整装待发之后,于英涛的风格会不会变化?

无论从竞争角度还是从市场繁荣角度来看,新华三的壮大,对产业是有利的。而且在这种成长中,也有自己的风格和基因。新华三成为巨人之后,这就意味这更多责任,说不定能带动一大批生态合作伙伴,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型生态圈。

这还需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