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2018年是阿里云诞生的第九个年头。这9年,是阿里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9年,同时也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全面兴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9年。这其中有太多故事可讲,以至于不知道从何处下笔。深入思考后,笔者只敢说试着回溯一下这段历史,不求全面,但求看过本文的读者不仅仅能了解阿里云,还能对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有所认知。

确立云计算战略,是一种必然

时间倒回到2009年,那一年是阿里云的起点。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飞天的第一行代码被写下。9月,阿里云正式成立,王坚担任总裁,带着400多人的团队,正式开启漫漫云计算探索之路。尽管比AWS来的晚一些,但已经先于如今的绝大多数云计算企业。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阿里云成立仪式,很简单

Tips:飞天(Apsara)是由阿里云自主研发、服务全球的超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类似我们使用的Windows、Linux,不同的是,它可以将遍布全球的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为社会提供计算能力。

是什么促使阿里巴巴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人说是眼光、对未来的判断。诚然,不可否认这一点,毕竟时至今日,人们对2010年,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那场关于云计算的激辩仍然津津乐道。那时,只有马云认为云计算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后来大家看到了,BAT都在大力发展云计算。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2010年,BAT激辩云计算的未来

但仅凭这一点就会决定对一个项目不计回报的投入吗?恐怕不会。那问题来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马云凭什么判断云计算时代马上就会到来?归根结底还是阿里巴巴业务本身的特殊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搜索你不会集中在某一时段,聊天也一样,但是淘宝办活动的时候,所有人一下子都会挤进来,当活动结束,又会很快散去。来的时候需要快速扩容,去的时候快速撤掉资源,这一来一去,对于IT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意味着需要准备很多并不常用的IT设备。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如果当时IT系统的价格水平像今天这般亲民,可能阿里云的到来还要晚两年。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分析是什么坚定了阿里巴巴进行技术转型的决心,“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时候王坚就向马云解释说,以当时的技术架构,阿里巴巴的流量增长水平,仅购买服务器、数据库产品的支出就足够让阿里巴巴破产。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时IT系统有多贵,这里给点数据参考,一台小型机动辄几十上百万,一年商业数据库的费用几千万甚至上亿,这还不包括软硬件维护的费用。

就这样,阿里巴巴确立了云计算战略,那是2008年,那年9月王坚加盟。当时,阿里巴巴确定的技术转型核心是从传统IT架构转向互联网架构,通过自主研发和替代性方案(比如采用MySQL和Hadoop)来重构自己的数据分析系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系统替换,而是要推动分布式架构取代集中式架构,这种架构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云计算架构。

做先吃螃蟹的人,免不了会被夹两下

再后来就是开篇提到2009年的事情了。别以为马云支持的事情走起来会很顺利,当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这是未来趋势的时候,做这件事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技术层面没有参考一切都需要自我摸索,商业层面没有回报就会遭到非议,这些阿里云的团队一样也没躲过。

阿里云第一任技术总监林晨曦后来回忆说,在阿里四年,其实相当于呆了十年。阿里云是一年走完了正常研发两年半的路,人的频率调快了两倍半。

尽管艰难,但阿里云的团队挺过来了。到了2010年,飞天初具雏形。马云此时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把阿里云和阿里金融这两个长夜团队绑在一起,也就是“牧羊犬”项目。简单说就是带着项目跑,车边开边修,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时任阿里金融总裁的胡晓明,笑容背后的辛酸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不用多说,问题很多,甚至天天都有新段子。什么“牧羊犬项目,经历着‘人肉云计算的巅峰时期’,‘分布式’其实是‘分步试’。”不夸张的说,最困难的时候双方两个项目都要干不下去了。时任阿里金融总裁的胡晓明(现阿里云总裁)还曾带着核心骨干跑到王坚博士办公室门口去“上访”。

后来才渐渐好起来,5月阿里云进行公测,不过风波并没有就此停止,内部质疑阿里云的声音越来越多。集团内部员工不理解为何还要让这个每年业绩都是 3.25 分(阿里内部业绩考核分数,区间是 3.25—4.0 分)的公司继续存在。

一次最为夸张的行动,是阿里集团召开高管会,其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听说马云要把阿里云拆掉,纷纷带上自己的技术负责人参会,准备马云一声令下,就争抢技术人才。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直到马云说出:“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风波暂时被按下。事实上,从开始做云到2013年阿里云开始崭露头角,质疑的声音从未断过。

当你成功的时候,质疑自然就消失了

有了马云的力挺和技术团队的刻苦攻坚,随后的两年阿里云进入稳步发展期。2011年7月,阿里云官网正式上线。

2012年8月,王坚把每年一度的阿里云“飞天奖”颁给了全体员工,颁奖词是一句略带悲情的话——“坚持就是伟大”。当年,阿里云全程支持了央视对24场欧洲杯赛事的直播。要知道2012年,依旧有很多云计算公司还没有诞生。

2013年,是划时代的一年。5月,阿里最后一台小型机下线。8月,阿里云宣布对外提供5K(单集群5000台设备)计算能力,成为中国第一个独立研发拥有大规模通用计算平台的公司。平台计算100TB排序只需30分钟,远超Yahoo!在7月刚刚创造的71分钟世界纪录。阿里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具备这一能力的公司之一,也是第一个对外提供这种能力的公司。多年来,中国在前沿性的关键技术上少有地站到了世界领奖台上。

同年12月,阿里云启动登月计划,1号项目就是最难啃、要求最高,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支付宝。毫无疑问,阿里云成功了。

自此,无论内外再没有人质疑阿里云。

云计算成为常态,引领产业发展不止

2014年是阿里云技术商业双轨驱动的开端,这一年,胡晓明调任阿里云任总裁,结束了单纯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技术商业并重时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香港区的开服意味着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在中国市场云计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此后,阿里云不仅获得了12306这样大体量国民客户的青睐,也受到了中石化、联通、国家电网、海关总署等重量级客户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纷纷通过阿里云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庞大的市场让阿里云可以与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比肩,一同跻身全球3A阵营。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2018年1月,飞天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中国电子学会成立15年来首个特等奖,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获奖项目是“飞天云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及产业化”,这意味飞天这项从阿里发芽的自研技获得了产业和学界的双重认可,已经从一个纯技术走向了为社会产生价值的典范。

从无到强,阿里云的9年就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9年

云计算产业还在不断发展,阿里云还在创新,还在引领。

总结

回顾这9年,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 2008年确立云计算战略;
  • 2010年产品初具雏形、马云力挺;
  • 2013年,5K验证成功;
  • 2014年,走向全球;
  • 2016年,阿里云ET发布;
  • 2018年,成为国民事件背后的技术支柱。

9年,其中艰辛自不必说,随便换哪一家公司坚持下来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如果你了解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就会知道阿里云在其中的意义和作用。不能说没有阿里云就没有中国云计算产业的今天,但至少可以说阿里云缩短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