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里巴巴发财报了,阿里云又双叒叕亮瞎眼。

5月18日,阿里巴巴公布2017财年报告显示,阿里云营收达到66.63亿元,同比增长121%, 2017财年第四季度营收21.63亿元,也是阿里云连续第八个季度保持超过100%的高速增长。

 

IDC最新数据则显示,阿里云2016年在中国IaaS市场的份额已达到40.67%,超过第二至第十位市场规模总和,已经表现出在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导力。从数据上看,毫无疑问阿里云已经是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公共云服务商。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其实在阿里云的收入中,海外市场业务是一个新亮点,增速高达400%。

光看数据可能没什么感觉,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在中东,2015年,阿里云和迪拜Meraas集团建立云计算合资公司,是全球主要云计算公司当中最先在迪拜设立节点的公司。除了迪拜的“智慧城市”等项目利用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之外,这家合资公司还辐射整个中东地区,它还将参与投资额75亿美元的沙特数字化变革计划。

而在东南亚,新加坡国民级的交通卡与商业预付费卡EZ-Link已经与阿里云合作,每天产生的800万笔交易数据将借助阿里云的大数据能力,支撑城市交通;同时,阿里云日前还获得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项目,并将在马来西亚新建一座飞天数据中心。

除此之外,还有欧洲、北美、澳洲等市场。从2014年启动国际化进程起,阿里云在两年时间里,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4个节点,构筑起阿里云的“日不落”服务网络。而在过去一年中,不仅为出海的中国企业在阿里云平台上构架服务和产品,沃达丰、飞利浦、施耐德、资生堂、雀巢、新加坡邮政等大型跨国企业也成为阿里云的用户,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服务。

无论是速度、用户数量,还是品牌和影响力,阿里云已经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海的新典范。

2
说到阿里云的国际化,就一定要重点说一说日本。

首先是因为日本市场的复杂度在全球数一数二,对云服务商来说,拿下日本,就意味着有能力拿下全世界。

具体来说,日本的科技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属于IT应用的成熟市场。而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组织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BSA-美国商业软件联盟)连续两年将日本评为全球云计算技术与云应用环境第一的国家。

同时,日本企业和机构都面对技术极为严格挑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企业,在没有充分能力的证明下,基本不会轻易尝试新品牌和新的合作伙伴。而在云计算领域,日本本土并没有大型的IaaS服务提供商,无论阿里云、亚马逊AWS,还是微软的Azure或者Google,都处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胜出全凭能力。

而日本恰恰是阿里云海外业务中最成功的区域之一。

2016年11月正式开服后,就仅吸引了大量本地用户进行测试,涉及生物、能源、IOT、传媒、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资生堂这样的大企业,仅4个月时间,日服上的中国和日本本土企业数量就基本相当了。

总结起来,原因有三。

一是有能力。

阿里云毕竟承载着阿里巴巴所有的业务,能够“双十一”每秒交易峰值17.5万笔,每秒支付峰值12万笔的海量计算能力,让每一个接触到阿里云的日本用户都印象深刻。加之国内超过230万开发者和87万付费用户,都是阿里云能力的最佳证明。

二是打造品牌,让阿里云有“颜值”。

初入日本市场,阿里云的品牌认知并不高,但是,已经先期进入日本市场的支付宝,随着中国游客数量激增,在日本正被越来越多人认识,进而也了解了阿里巴巴。

而为了更好地迎合日本用户需求,2016年,阿里云和软银在日本正式成立合资公司SB Cloud,阿里云负责技术和产品,软银更聚焦市场的运营,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共同开拓日本的云计算服务,这种模式让保守的日本企业更容易接受。

三是阿里云足够努力。

据负责中东和日本市场的阿里云副总裁孙炯介绍,在日本正式开服前,阿里云做了足足两年准备,在产品和服务层面,阿里云投入了300名工程师,日以继夜为日本站做开发,进行产品的本地化工作,包括字符集、本地支付交易等,并根据日本企业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技术改进。

阿里云副总裁孙炯

同时,为了打消日本对数据管控、存储、安全,以及归属权等的顾虑,阿里云在新加坡建立了管控和运维中心,与此前杭州中心一起,形成“全球双中心”。

3

有颜值、有能力还足够努力,这样的品牌和服务,谁会不喜欢呢?

不过,对阿里云来说,挑战不是没有。

就现状而言,大部分海外本地用户对阿里云,甚至是云计算的理解和认知还处于相对早期的状态,阿里云还面临着漫长而艰巨的市场教育任务。

而且,国际化进程还意味着阿里云就此进入一个更大、更开放竞争的市场,没有了在国内市场的天然优势,除了直接面对AWS、Azure等主要对手竞争之外,阿里云还会以外来者的身份,在各个区域市场面临本地的云服务商的竞争。

当然,机会大于挑战。阿里云正面对着扩大海外业务的绝佳机会——“一带一路”“提出了“数字丝绸之路”,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将会随着“一带一路”,进入全世界更多国家。

这些领域里,阿里云最有实力。阿里云ET的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等城市提供更加智慧的交通服务;阿里云的大数据上能观测天文,下能预知地震,还能进行基因测序等等。而根据阿里财报显示,仅2017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共发布152款新产品和功能,包括领先的智能解决方案,目前,阿里云用户群体已经从互联网企业拓展至大型企业,覆盖金融、媒体、零售、制造、能源、医疗等行业。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宣的“NASA”计划,还将是阿里云未来竞争的最佳保障。目前通过“NASA”计划,阿里云已经完成了量子技术的量子加密通讯试点;发布了业内首个浸没式液冷服务器集群“麒麟”,把能源使用率(PUE)逼近了理论极限值1.0;还发布了国内第一个弹性GPU实例以及FPGA解决方案,以及轻量级计算服务等等。

所以说,阿里云的国际化进程怎么会不快?也许很快,400%也不算什么了。 ')}